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

上海科技节|脑科学家师咏勇:科普设计要有参与感,能演示的不能只做PPT

科普的目的是什么?

“并不是解密,给出明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告诉青少年,我们不能理解的奥秘在何处。”5月18日,在2024上海科技节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上,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副主任师咏勇这样说道。

师咏勇透露,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的带领下,自2005年起该院多次自掏腰包前往四川资阳、雅安以及安徽潜山、无为等地开展科普夏令营,2000多名学生获益。


活动现场。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朱奕奕 图

师咏勇提出,在科普过程中,要以参与感作为最重要的考量指标,要把科普设计成小朋友能够参与、看懂、有所收获和参与的实验,能动手操作的实验绝不设计成演示实验,能演示的实验绝不仅仅做成PPT展示,让青少年体验脑智科普成为一种流行。

“例如我们的一个小实验,可以控制神经让蟑螂的腿跳舞,甚至能跳韩国的江南舞。”有趣的实验之外,科普的努力,更是为抢占脑机接口科技制高点储备力量。

师咏勇说,他们利用便携式生物电综合记录仪,实现了将高精尖的科研实验带到贫困山区的目标,让广大学员在脑机接口兴起之初就接触到,为将来中国抢占脑机接口领域的科技制高点储备了后备力量。